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河南研学旅游发展迅猛,在“聚焦一条线、突破两座城、点亮几颗星”整体工作思路指引下,各地依托特色文旅资源,加快推进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和优质研学旅游课程开发,大众研学、闭环研学、微研学等新模式应运而生,研学旅游正日益成为河南文化和旅游事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要推手。
为贯彻落实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以研学旅游为切入点,助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打造,省政协党组将“推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研学旅游发展”列入2023年专家协商会议题,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网络议政和会议协商。各位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河南政协”App网络议政,为助力“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打造,以文旅融合发展助推河南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资料图片)
盛夏入伏时节,研学游热度不减。背上行囊,跟着课本去旅行……研学游通过集中旅行的方式,集沉浸式探究、学习、体验于一体,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然而面对眼花缭乱的研学市场,也有不少家长产生疑问,比如“在价格方面,研学行业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相比价格,被家长们诟病更多的是研学项目,“花了大价钱,实际内容却与广告宣传不符”。另外,将孩子送到研学老师手中,令不少家长感到忧心忡忡,除了研学内容,家长可能更关注安全和师资问题等。那么,应该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研学产品?研学怎样与科学教育更好地结合?如何以研学旅游为切入点,助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打造?政协委员们展开了“头脑风暴”。
背景:研学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2019年,河南省教育厅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提出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
从2017年起,河南省教育厅每年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文物保护单位、非遗场所、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美丽乡村等持续开展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推荐工作。截至目前,已认定了160多个基地,包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多个板块。河南省已基本建立起全国研学实践基地营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为枢纽的研学实践教育网络。
调研: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深入了解研学旅游工作开展情况
6月7日至8日,河南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组织调研组,在信阳市新县、浉河区等地就研学旅游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许世友将军故里、田铺大塆、大别山露营基地等处深入了解研学旅游工作开展情况。会后,调研组表示,将认真梳理调研情况,组织相关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深入协商研讨,为推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建言献策。
建言:如何做好“研”与“学”?
河南省政协开展网络议政,探讨新形势下研学的新路径、新思维与新方法。
省政协委员高红:着力把河南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研学游目的地
研学游在各地的探索推动下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部分研学游项目存在价格不透明、行程设计“缺学少研”、从业人员资质良莠不齐、要求学生风险自负的问题。除了价格,一些研学游产品的质量也受到质疑。
如何让研学游名副其实,关系到行业的长远发展。高红建议,立足行走河南的资源,站在读懂中国的高度,着力把河南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研学游目的地。围绕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结合成熟的体现河南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设计不同主题的符合研学游要求的精品线路,突出“研学”特色。引进、培育专业的研学游机构,激发市场活力,使研学游成为支撑、推动我省文旅文创战略发展的重要力量。
省政协委员王晓东:逐步建立健全研学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市场上多数机构提供的“研学旅行”产品只能纳入“旅游+教育”的旅游新产品这一种类中,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研学旅行产品。王晓东建议,逐步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建议科学研判,建立监督体系,有效监控研学旅行全过程中的主题、步骤、方法、实施、效果,分析研学旅行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有的放矢,进而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规范研学旅游市场。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以及教育部相关的标准出台后,要发挥旅游管理部门的作用,对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产品和人员的专业性要求需进一步加强。建立跨界融合机制,促进旅游产业和教育产业的融合发展,社会与家长提高对研学旅游的认识。通过政府教育部门制定健全的研学旅行规定和政策,旅游企业和教育部门提供更安全的旅行产品,增加研学旅游中学生的安全保障,社会和家长需提高对研学旅游的认识,积极参与研学旅游这一活动。
省政协委员张丽娟:不断加强研学旅游与课堂知识的结合研究,达到学以致用
河南省有不可移动文物65519处,居全国第二,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就如何做好河南研学旅游发展,张丽娟建议:鼓励、支持新增注册研学企业;注重研学旅游人才培养,在有条件的高校开设研学旅游管理学科和专业,加快研学旅游指导师职业培养;各学校不断加强研学旅游与课堂知识的结合研究,达到学以致用;各地文广旅部门进一步优化研学路线、开发研学课程,支持研学企业发展。
省政协委员韩啸: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研学旅游的具体课程中
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活动中,应大力开展研学旅游活动。建议进一步加强研学旅游课程开发。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研学旅游的具体课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大量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内容,这些思想要结合新时代特点和研学旅游的实践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赋予新的内涵,并将其渗透到研学旅游学习任务中,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根据不同人群和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沉浸方式,开发出不同的沉浸式空间和产品,带领人们进入不同的故事情景,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在体验中学到应有的知识。
省政协委员时舜英:根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以及丰富的考古发现,让学生通过“地书”阅读和感悟中国历史
河南省是文化大省,同时也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时舜英建议,可根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以及丰富的考古发现让学生通过“地书”阅读和感悟中国历史,也可以结合河南境内的世界地质公园进行身临其境的沉浸式教学,也可以有古都游、古堡游、瓷都游等专题游。 建立职业化的研学旅游导师人才队伍,有一个优质的研学旅游导师队伍,才能保证研学旅游的健康发展。 打造精品大师课,可全国范围内延请名家,结合研学旅游的内容开坛授课,给研学旅游赋予灵魂。(河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 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