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一季度的“姿势”与二季度展望|焦点简讯

富国基金   2023-04-11 08:43:52

一季度的公募基金有哪些特点?AI火得发烫之后,是否轮到了医药主题产品走上舞台中央?成长与价值谁将更胜一筹?经历了短暂回调之后,债券基金如何再次演绎什么叫稳健……


【资料图】

01

一季度主动权益基金“船小好调头”

根据证监会主代码口径统计,一季度4274只主动权益基金(包含普通股票、偏股混合、灵活配置三类,规模为2022年四季报数据)业绩超过10%的共有422只,约占全部主动权益产品的10%;如果考虑到规模与业绩的关系,一季度业绩30%以上的产品,平均规模仅为1.6亿,业绩在20%-30%的产品,平均规模在5.71亿元;业绩在10%-20%的产品,平均规模在10.14亿元。充分体现了存量博弈市场,主动权益基金“船小好调头”的特点。

02

AI主题亮眼、新能源熄火、消费稳中有升

从行业主题来看,一季度产品名称包含信息、电子、半导体的主动权益基金,正收益概率在95%以上,平均业绩分别为15.2%、18.11%、17.11%;产品名称中包含“科技”的基金,正收益概率为78%,平均回报为6.49%。相对而言,一季度“失血”最多的是产品名称包含“新能源”的相关产品,正收益概率仅为21.74%,一季度平均回报-3.51%;产品名称包含“医药&医疗”的产品喜忧参半,正收益概率约为51%,平均回报率0.66%;“消费”基金则稳中有升,超过87%的基金取得了正收益,一季度平均回报3.56%。而在风格上,“成长”和“价值”则不分伯仲。

03

一季度债券基金诠释什么是稳健

尽管顶着去年底的震荡,年初以来十年国债收益率的箱体运行,但一季度债券基金再次上演什么叫稳健。无论短期纯债、中长期纯债,还是混合一级债基,一季度均实现了98%以上的正收益,二级债基也有91%以上的正收益率概率;中位数来看,短期纯债、中长期纯债、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在一季度的平均业绩分别为0.93%、0.85%、1.44%和1.65%。

04

二季度,关注中美流动性共振

随着美联储的激进加息,美国M2已经连续三个月负增长,2月份同比-2.24%更是创下1960年以来的最低记录。随着近期“硅谷银行”等风险事件的出现,以及通胀的周期性回落,二季度美国流动性有望临近拐点。国内市场,在稳增长背景下,央行资产负债表自去年8月以来一直维持着温和的扩张,并带动M2水涨船高,二季度有望维持近6年以来的高位。中美流动性的共振,有望给市场创造较好的投资环境。

05

权益投资关注三个视角

行业主题上来看,二季度继续布局政策大力推动的中特估值机会,看好国企央企价值重估;逢低布局行业本身迎来盈利向上拐点的计算机、传媒、商贸零售等;以及盈利前景稳定,具有估值性价比的生物医药板块。

06

从“想象力审美”到“业绩审美”

岁末年初,经济数据和业绩的真空期,是全年中业绩对股价表现解释力最弱的阶段,市场往往会进入预期驱动、想象力审美模式,领涨行业主要为政策预期或主题投资驱动,景气阶段性失效;而进入二季度,随着财报业绩披露,叠加两会与4月底政治局会议后政策明朗、经济复苏前景逐渐清晰,市场逐渐重回景气驱动、基本面审美模式。

07

沿着业绩改善预期寻找方向

经过一季度的拔估值之后,二季度业绩将是A股投资的锚。电子、传媒、计算机、纺织服装等市场一致盈利预期改善显著;家电、食品饮料、美容护理、国防军工则盈利预期稳定;煤炭、石油化工等预期相对较差。

08

AI大火之后,医药能走向舞台中央么?

尽管2023年市场对医药板块整体净利润的改善相对预期不足,但医药各细分领域目前处于低估值(普遍历史10%分位数以内)、低公募基金等机构持仓,以及业绩底已经走出。近期大火的AI若中途修整之后,期待医药再次逐渐走向A股舞台的中央。

最新资讯